編者按:平凡的崗位,成就不平凡的事業。正因為這些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我們才能在橋隧公路上安心地行駛,我們才能悠然欣賞旅途的風景。風景的背后,是他們堅守著的嚴謹和安全。他們,就是公路水運試驗檢測人員。
近日,筆者跟隨甬南事業部檢測人員前往甬金高速線開展隧道截水溝堵塞及隧道襯砌滲水情況排查。筆者一路跟隨,一路學習,一路見證,一路感動,現將一路所見所聞與大家分享。
上午 8:40,筆者按照前一天約定好的時間,在公司門口等待出發。出發前,例行檢查裝備,在檢測人員的幫助下,筆者穿戴好安全帽、反光背心。檢測人員向筆者強調,因為外業檢測地方多為高速路邊,來往車輛較多,較為危險,所以必須提前穿戴好安全裝備,包括司機,絕不能到了作業地方再穿戴安全裝備。臨行前,因為檢測用車需臨時停靠在隧道口作業,檢測人員再次確認已經與交通監控中心備案后,才安心出發。
路上,檢測人員告知筆者,今天的作業任務是檢查 5 個隧道進出口的截水溝是否通暢,包括高速來回雙程,總共需要檢查 20 個隧道口截水溝和 1 個隧道襯砌滲水情況。
上午 9:30,來到第一個隧道口——四角尖隧道右線。檢測車跳起雙閃燈,緩慢停靠在隧道進口處緊急停車帶內。筆者跟隨下車后,看到檢測人員首先觀察來往車輛,在有大重型車輛經過時,靠邊避讓,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來到隧道口正下方。
截水溝在隧道口正上方、山體作業斷面處,需要爬上去才能看到截水溝情況。檢測人員告訴筆者,有的隧道口旁邊會砌有狹窄的臺階步行道,雖然小,但是可供單人通行,有的沒有臺階,只能靠爬了。第一個隧道口就沒有臺階,且因昨天下過雨,上坡面泥濘濕滑,沒有借力點。檢測人員再三囑咐安全事宜后,率先爬上去,筆者手腳并用,爬三步滑一步,才跟隨檢測人員艱難到達隧道口頂。隧道頂雜草叢生,苔蘚遍地,含苞待放的綠芽預告著春天的到來。抬頭可見高速路綿連遠方,直至在地平線淹沒, 也只有在這里才能看到這樣的景色。
檢測人員仔細觀察截水溝情況,拔去出水口的野草,踩上去試了一下落葉厚度,多角度拍攝幾張照片,在《隧道定期檢查原始記錄表》上詳細記錄截水溝情況和照片編碼,便于回去后整理材料報告。檢測程序并不復雜,在確定截水溝并無堵塞后,原路返回,依舊是手腳并用,連爬帶滑才下來。甩甩褲腳、袖口、鞋底的雜草淤泥,前往隧道出口,依樣完成檢測——幸好隧道出口處有臺階供步行而上。
隨后,筆者跟隨檢測人員依次檢測了大廟山隧道、桕坑隧道、 兩頭塢 1 號隧道、兩頭塢 2 號隧道。
中午11:30,已進入新昌地界。為趕在下雨前完成檢測工作,筆者跟隨檢測人員一行在簡單用過午飯后,隨即踏上回程, 繼續開展回程路上的隧道檢測工作。一路無恙。
下午 1:00,筆者一行來到最后一個隧道—四角尖隧道左線。按照業主要求,在檢查完截水溝后,要檢查隧道襯砌滲水情況。
走進隧道,緊貼著隧道邊的緊急人行道慢慢行走,每當車輛呼嘯而過時,卷起的冷風總能吹得筆者身形不穩,戴著口罩依舊能嗅到濃烈的汽車尾氣,隧道壁上沉積的灰塵染黑了檢測人員的肩膀和袖口,白手套早已烏黑一片。
到達指定地點,檢測人員仔細觀察滲水情況,判斷滲水程度和影響情況,記錄準確的滲水位置,拍攝滲水點照片,對左右附近進行檢查,判斷滲水點數量,并作詳細記錄,以一絲不茍的態度,確保檢測工作精準、精確、精細。
下午 1:40,回程,途中下雨。筆者跟隨檢測人員開展外業檢測工作,辛苦、嚴謹、專業是他們的代名詞,保障路橋隧道的安全可靠是他們的責任,欣賞旁人看不到的風景是他們的福利,只要有路、有橋、有隧道、有碼頭,就會有他們的足跡,他們的足跡不在平坦的路面上,而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
因為有你們讓聯通彼此的道路更加順利,讓大橋兩旁的風景更顯美麗,讓港通天下的豪邁更加有力,讓隧道前方的光明更加清晰。
|